《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1《铅笔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P42-43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学好本课又为学习千米做准备。这部分知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极易混淆的知识,学生学习会有一定的困难。
本课教学我的成功之处:
1、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尝试。
“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倡导教师树立课程意识“用教材”。 我调整了教学顺序,先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教学毫米时,我没有使用教材测量铅笔的长度因为6厘米3毫米的铅笔非常的短,教师的演示讲解孩子无法看清,我设计为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因为数学书的厚度正好5毫米,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发现并感知学习毫米的必要性更加有效,另外我设计为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毫米”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1毫米厚的磁卡,10张数学书的厚度也是1毫米。这样的设计可以看到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感受了到1毫米的亲切,容易理解和记忆。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做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在实践活动中“再创造”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有效的途径。我以“测量”为主线,链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说一说、量一量、猜一猜、找一找、比一比等交流活动,获取关于“毫米”、“分米”的直观体验。此外,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估测的活动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我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探究,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时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磁卡的厚度等等,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同时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得出结论。
在本节课中,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米尺,发现厘米、毫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再通过讨论、交流,知道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然后,又让他们合作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理解,理解掌握了长度单位及进率,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教师要认真领会和遵循的,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真正地充满活力。
不足之处:
在本课中感觉处理不理想的地方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问题的提出,在适当的时机恰到好处的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方面还做得不够好。上完课后的感觉是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没加入到课堂中的学习中来,我认为学生没有加入的原因应该是有不懂的问题,阻碍了这部分孩子的主动参与。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究和发现,才能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2昨天我执教了《铅笔有多长》这一课,课下后有如下一些思考。
《铅笔有多长》这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作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也是个难点,极容易混淆。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实质,精心地设计了教学过程,使其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现实的理解水平,还要抓住学生心理、思维的形象性、直观性特征,在创设情境以及教学过中,要贴进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思考,从而获取知识。
本课从估计老师的身高,到动手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铅笔盒的长度,还有测量1分钱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等等,都为学生建立长度的观念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2、灵活地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地安排教学层次、设计教学过程。
遵照教材所提供的课题,适当地调整了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使教学环节衍接更合理、自然。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认识毫米,能与教材所提供课题结合的更巧妙和紧密。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更有帮助。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同时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因为学生在活动中脑、手的结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合作、自主性的学习又能促进个性的.发展。我让学生多次在合作中操作和探究,讨论和交流。如:观察、探究直尺厘米间的小格的长度、数量,测量铅笔长度、橡皮长度、课桌高度,一分钱硬币的厚度,在米尺上每1分米处系绳等等,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理解,从而把握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关系。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编排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我们每个人要认真领会和遵循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地充满活力。我也坚信我将继续为我的学生们奉献我的活力和智慧。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3《铅笔有多长》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而这两个长度单位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孩子充分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只有建立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因此教学中,做到以下两点:
一、动手操作
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1分 ……此处隐藏6382个字……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6、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在使用多媒体演示格尺上的1分米、1毫米时,没有向学生强调说明屏幕上的1分米或1毫米是放大了的1分米或1毫米,容易使学生对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产生误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尽量做到合理准确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13《铅笔有多长》这节课是新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测量》的带头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厘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材中,分米和毫米是两个同等重要的知识板块。整节课的设计,我针对学生平时生活中扔铅笔这一现象,从情境创设入手,引起学生思考、争论,使他们自身主动地产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然后引导他们通过估、量、找的方法开展数学活动,注重学生们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反思及运用。一节课上下来,我颇有感触:
在估、量、找三步骤教学时层次清晰,而且结合教材内容把估计贯穿教学始终,从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了他们的估测能力;通过实际测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另一方面经过量不断调整学生原来的估计,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意识;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分米、1毫米长的物体,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与米两个长度单位,他们已经掌握了用米或厘米做单位测量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已经具备一定的估测能力。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先安排学习毫米再学习分米,在引入分米时改变教材从估一估10厘米长的铅笔入手做法,创设了让学生用厘米为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度,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认识到在实际测量中必须有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分米。这样,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新知识的产生来源生活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本节课,不管是通过估测、测量产生出新的长度单位,还是在生活中、身边寻找1分米和1毫米长的东西,至始至终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知识。在学习毫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直尺,并把观察结果填入表格中,让他们自己发现毫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
本节课,由于课前对学生的原有知识了解得不够,对学生的学习困难预测不准,造成课堂上让学生观察直尺、填写表格,这一教学环节让费了很多有限课时资源。这是,教师今后在备课时要努力做到的。这堂课,在引导学用所学知识(毫米)表示测量结果时,有一个学生用“14.8厘米”表示。这时,教师引导得不够自然,可以说是一个败笔。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研究,才能不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14在学《铅笔有多长》的过程中,其中在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四只小熊都在量这只铅笔的长度,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后,第1个图中,学生很容易就判断没有对准0刻度。第2个图是正确的。到第三个图中和第4个图放一块观察,学生有了不同的意见,有认为都不正确。第3个是没有对准0刻度,第四个没有对准0额度,但结果正确。学生还是根据刚刚讲的对准0刻度观察,没有别的办法了。看着学生都想不出来办法,我思考后,重新回到看这把直尺,让学生重新观察和回忆
问:从1-1,1-2,2-3......每一大格有什么特点?
我接着让学生回忆,第三单元学习是有小猫跳格,小青蛙跳格,他们跳格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很快告诉我跳的格一样长
接着我追问:他们跳格的图像不像我们今天学习的直尺。
学生联想后大声告诉我很像。重新再看这把直尺,1-1,1-2,2-3......每一大格有什么特点?
生:每一大格都是一样长的。
师:1-2表示几厘米?2-3,3-4,4-5呢?
生:1-2是1厘米,2-3也是1厘米......
师:现在知道了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那么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接下来,重新回到小熊量铅笔的题中,用查格的方法试试,从1开始量就从1开始查格。学生很快告诉了我是5格,就是5厘米。
在新授这部分知识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普遍性的会有一种思维方法,但是遇到灵活的问题时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其实教师在这个时候也不能把方法直接告诉,数学知识都是有纵向联系的,后面的新知,在前面的学习中都是有渗透的,数学学习就是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遇到的问题,教会学生融汇贯通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很重要。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15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一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容易混淆。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实质,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
1、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现实的理解水平,在创设情境以及教学过中,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思考,从而获取知识。本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铅笔、橡皮、尺子、电话卡等实物入手,通过测量铅笔、橡皮的长度,以及在生活中找出1分米、1厘米长的物体,使学生充分感知1分米、1毫米的长度,从而建立1分米、1毫米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生活,从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2、立足教材,活用教材。
《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数学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数学实践,培养数学能力,促进主动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以教材为本,活用教材,积极开发教材以外的资源。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了恰当的加工。例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我将教材中的量铅笔变为量橡皮,避免了形式上的重复。再如,教材中练一练的第1题估一估,量一量,我让学生在学具中任选两件自己喜欢的物品估一估,量一量,这样就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完成的也很积极。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
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这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