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男人观后感(精选3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居家男人观后感(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十三年前杰克·坎波放弃了女友。只身一人前往伦敦去追寻他所谓得更美好的未来。
十三年后杰克·坎贝尔是一个成功的男人,在华尔街有自己的事业,是豪华公寓里最有钱的男人。在圣诞夜万家团圆的日子他却和自己的员工们在忙一个大的案子,员工以要陪家人为由请假,却被他以成功后的是一位数字的薪水打动。是的他是一个成功的男人。
圣诞夜,孤独的一个人走在飘着雪的安静的街道上,便利店里,他遇见了黑人男人。他的一句“我什么都不缺少”让他体验了从未有过的生活,也正是这段一开始并不被自己接受但后来却又甘之如饴的生活让自己找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每天早上醒来身旁有心爱的女人,会被儿女的吵闹声叫醒,急急忙忙的送儿子去幼儿园,八小时的工作,晚上回家后遛狗,清晨醒来又是如一的生活。
一开始杰克并不接受,但渐渐的人渴望温暖的本性还是激发出他心中的爱。是的,他从开始埋怨妻子不让自己去伦敦而大吵大闹,到后来看到从伦敦飞回来的机票让他了解到当年自己对妻子的爱。直到最后知道自己的体验结束时坐在凯特床前,深深的凝望妻子,并让他记住自己现在的样子。“凯特,请记住我现在的样子,把我现在的样子记在心里,无论如何都别忘记”急切的央求着妻子答应自己,像孩子一样的患得患失,知道凯特答应了两遍才肯放心,在商场上呼风唤雨的自己也有如此模样。深夜他坐在窗前的椅子上不愿睡着,因为他知道睡着了这美好的一切都会消失,乱糟糟却温馨的家,心爱的女人和孩子。可体验终究是体验。
翌日醒来温存不再,此刻的杰克终于明白自己并不是“什么都不缺少”。
不过最后的结局是很好的。
在物质极度膨胀生活飞快的今天,感情被逼到了一个小角落里,亲情友情爱情每个都是,在每天的忙碌中你是不是忘记些什么但又无从得知。在家中等待你消息的年迈的父母?守在电话那边的思念你的爱人?等待着你的表扬的你的孩子?还是盼望着与你聚会的知己?生活中也许不只有忙碌,别忘了爱。
人生最大的欢乐之一,莫过于在自己困惑于某一问题的时候,看到一部正和自己心境不谋而合的电影,然后,在这电影中找到一个答案——即使是“非常好莱坞式”的答案,也会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安慰。
就像今天,当我被“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问题苦苦纠缠的时候,《居家男人》闯入我的视野,不早,也不晚。
1987年,机场。Jack与kate在机场吻别。jack即将去伦敦实习,那是他绝佳的发展机会。而kate却只想和他过两个人的生活,她担心,一旦踏上这班飞机,她将失去jack。她认为那些迈向成功的计划并不是他们的成就,但是,彼此拥有的爱却是他们最大的成就。然而,对爱情自信满满的jack还是登机了。
13年后,jack成了纽约华尔街顶级的投资顾问,拥有傲人的业绩,丰盈的财富,豪华的公寓和性感的美女。但是,曾经深爱的kate却变成了他的前任,其间经历的波折和变化,不言而喻。
平安夜,便利商店的一次意外,使jack成为“the chose none”,成了一场实验的目标,实验的方式叫“望一眼”,就是让他体验一段“另一种人生”——假使当初他没有登上开往伦敦的飞机,他和kate结了婚,生了孩子,生活在新泽西,他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创意,我们不是经常会回顾自己曾经做出的选择,然后扪心自问:如果当时我选择的是另一个方向,那么我的人生会是怎样?better or worse?
游戏开始了,jack在纽约的平安夜睡去,却在新泽西的圣诞节醒来,而kate,他的.妻子,就在他的身边。一切都变了,陌生的房子,琐碎的妻子,并不宽裕的经济,还有两个照顾起来相当费劲的孩子。Jack仓皇逃离。
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一如我所设想的:对于这一种平庸的生活,起先他蔑视、他厌恶、他逃避,然后他感受、他体会、他变化,最后他接受、他着迷、他再也不想离开。
这就是好莱坞,发掘并肯定日常生活之美,宣导美国式“家庭至上”的观念。
然后是典型的戏剧式结构的发展:正面的力量在成功之前遭受到强大的阻力,以及阻力的最终解决。Jack面临的阻力是,按照游戏规则,他必须要离开自己刚刚适应并爱上的生活,临行之前,jack坐在床边,对kate一再强调,要她无论如何要将此时此刻的影像铭刻心中,“否则我会觉得一起没有发生过”,当一段美好的关系完结,遗忘是最大的背叛,而永远的铭记才是最好的祭奠。看到此处,泪湿眼眶。
经历过这一切之后,返回到自己高档生活的jack已经无法继续原本的生活轨道,仿佛脱胎换骨的他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他找到已经分手的kate,在kate即将登上远去巴黎的紧要关头留住了她。冲破十三年的距离,jack重新追回了kate,不是用甜言蜜语,不是用信誓旦旦,而是用他所经历过的、而kate却一无所知的那段“低处生活”:他们并不豪华的房子,他们的并非天才的孩子,他们的平凡琐碎的朋友,他们的偶尔为之的浪漫……
jack的讲述那么自然、那么真实,仿佛他在游戏中经历的一切此时此刻正在发生、正在继续。Kate逐渐被他的讲述吸引,眼眸中闪现向往的光芒,我想,此刻她的脑海里应该也在随着jack的讲述闪过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影像吧。不知道为什么,从jack的讲述刚刚开始起,我的眼泪就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呜咽出声、不能自已,最终哭湿了几张纸巾而告终,客观上来讲,这个泪崩点有点怪怪的,但是我想,那一刻我是被jack描述“低处生活”时所流露的幸福感而感动了吧。如果有个人愿意和我一起过这样的生活,和我一起在日日如是的平凡生活中寻找快乐的点滴,那么我也会像jack这样感受到幸福的触手可及。
故事的结尾当然是大团圆,飘着雪的夜晚,jack和kate面对面坐在机场的咖啡厅里,没有别人,但是,他们看起来却是那么温暖,窗外的冬天,与他们无关,因为,他们拥有着彼此。
生活的幸福,或许并不在于我们攀登到了多么高的高度,而在于我们和亲人、和爱人共同经历了什么。就像jack所说,我们经历过,我们也牺牲过,但我们还在一起。充满细节的真实生活——包括那些为琐事发生的争吵——所带来的充实感和幸福感,是任何短暂而轻浮的激情无法取代的。而这所有的一切,必须我们自己去体会。
电影在男女主人公温馨的对话中结束,却给我们留下了对幸福生活的思考。
首先,什么是幸福。不少人认为,幸福的前提在于金钱与地位,就像电影中男主人公先前对生活的态度一样。我并不否认金钱与地位对个人幸福的影响,但如果过分强调金钱与地位的作用,甚至把它们与幸福划等号,那就未免太狭隘了。现金的社会总是要寻找到一个衡量的标准,经济学家把幸福用人均gdp表示,社会学家把幸福用社会福利表示。但是作为一个个体,作为一个有感情的人本身,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拿一个外在的,物质的标准去衡量我们内心的幸福。把幸福同外在世界绝对地挂钩,把幸福具体为形形色色美好的东西,以一种绝对理想化的观念定义去诠释幸福。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太不幸福了,因为外在世界常常让我们失望,让我们不知所措。就像电影开头,在大家都在家中过圣诞节,举家团圆的时刻。男主人公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来往的车流最后决定步行回家时,他也许也开始对自己这样——对金钱和地位痴迷追求的生活进行了些许的考虑。
提了这么多,只是觉得我们不应该把幸福绝对地物质化,绝对地外化,这就是有点“远水救近火”的意味了。心灵是同幸福感最接近的地方,哪里才是我们最应该挖掘的。我不知道幸福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因为太复杂了。所以,对于幸福,让我们的心灵去评判,静下心来,拂去浮华,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说完幸福,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影响我们内心幸福感的几大因素:事业与爱情。人生总让我们面临权衡取舍,就像电影中男主人公在机场要做的选择。去伦敦意味着事业的成功,而留下来是意味着收获爱情。在电影中,导演对这个两难的选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选择后者。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又应该如何去选择呢?
我们渴望成功,我们希望我们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我们要求自己的生活富足。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最终追求。因为何为成功,是由我们自己定义:成就事业是为满足内心的追求;富足的生活的也许只是我们追求的基础。当我们往忘却了我们最终的目的而满目目的地在路上奔波时,我们因该停下脚步,思索我们最终的追求。成功,事业,富足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也许只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手段,一个过程。正如上面所说,幸福,才是每一个人发自内心最自然的呼唤。
同样,如果把幸福看作我们最终的追求的话,那么我们面临取舍的时候就应该以此作为出发点。比如对于事业和爱情,也许有的人认为事业成功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更多,那么选择投身自己的事业中去,反之则选择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
所以,由于每个人的幸福感不同,对于爱情和事业的选择并不同,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反观现在的社会,我们仿佛走进了如电影开始时候男主人公的极端。我们更多的是浮躁,是对物质生活的过度向往,对所谓成功的意味追求。也许褪去浮华后,我们才意识到我们失去了内心的温存,感情和幸福。反观自己,我们选择的这门职业和人生规划的课程,我们对于我们未来的人生规划的是自己从事什么样的事业,自己拿多少薪水。我们真的很少谈及我们的感情,我们很少扪心自问,什么样的生活是我们感觉最为幸福的生活。当我们的周围充斥着财富排行的消息,当我们周围都是谈论对今后事业的美好规划的时候。我们忘却了我们的感情,我们忘却了我们最终的追求,我们忘却了为我们的幸福尽心规划。作为这门课程的最后作业,也是给我们了当头棒喝。
当然,事业与爱情并不是两个相矛盾的事情,在很多时候反而相互促进。拥有成功的事业不仅为爱情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而且更显得这份爱情的伟大;同样,在追求事业的路上,一份甜蜜的爱情又化去了多少艰辛。
对于不同的人,职业的成功和爱情的价值都是不同的,我们无法衡量成功的事业在幸福生活中的分量,也无法说爱情可以拯救人生。这一切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真实的情况也不会电影中所展示的非此即彼。更多的应该是在事业与爱情的天平上寻找平衡点。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就有中庸之道——不走极端,不偏激,在两难选择中试图去寻找平衡。
在温馨的电影中我们结束了我们的课程,但是,对人生幸福的思考也许才刚刚开始。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